28岁盲人小伙实现赠书心愿全部盲文图书昨捐给宁波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6-06-24 16:29:19 点击数:
6月14日,28岁的视力障碍者董鲁达给本报打来热线,希望捐赠掉自己的五六十册盲文书籍。经本报报道(6月15日A10版)后,他接到了二三十个意向电话。
昨天,董鲁达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宁波市图书馆将67册盲文图书,一并捐给了图书馆,并被收录馆内的盲文阅览室,以供更多盲人朋友分享。 记者 朱琳 文/摄
本报报道刊发当天
就接到了二三十个意向电话
“董鲁达先生:您捐赠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等陆拾柒册盲文图书,已被我馆收藏。我馆将妥善利用,令其惠及当代,泽被后世。”
下午2点,当董鲁达接过这本沉甸甸的《捐赠证书》时,他说自己很有成就感。
“其实除了图书馆外,见报当天起,我就接到了好多电话,他们当中分两类人,一类希望得到这些书籍,另一类则请我辅导他们的盲文,左思右想后,我还是决定把所有图书捐给图书馆,这样的话,辐射面大一些,除了个人使用,还可用来借阅、借抄。”
董鲁达的想法很简单,如宁波市图书馆副馆长贺宇红所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捐给一个人的话,只能由一名盲人享有,但如果给了图书馆,这些图书将被收藏馆内,以供更多的盲人使用。”
贺宇红告诉记者,她与董鲁达早前就相识于天一阁的一次乐器演奏会上,董鲁达事实上是图书馆的老读者,经常利用图书馆内专门配备的设施查找资料。
决定将67册盲文图书
全部捐赠给图书馆
此次从本报获悉他想捐赠一事后,图书馆第一时间就与董鲁达取得了联系,表达了收藏的意愿,希望能让更多盲人群体也分享到这批图书,之后几经商榷,双方最终确定了捐赠事宜,定于昨天下午在图书馆的一楼音乐馆视听室举行捐赠仪式。
除了《捐赠证书》,董鲁达也收到了图书馆方制作的一份捐赠清单,里面详细记录了此次捐赠的67册图书,有盲文缩编版现代汉语小词典、部分小学教材及推拿类图书。
而在捐赠现场,已经有盲人周阿姨抢先借走了一本推拿用书,她安静地坐在角落,用触觉感知着文字。
“您明白里面的意思吗?”
周阿姨停顿了一会儿:“慢慢感觉,慢慢学,这个书很少,我拿回去好好看。”她说自己一直在寻找这类图书,昨天顶着大太阳来到图书馆,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宁波市图书馆
已专门建立盲文阅览室
那么这批图书什么时候能跟大家见面?宁波有专门的盲人图书收藏地吗?
采访中,记者也获悉,在2008年,宁波市图书馆就已专门建立了宁波市的第一个盲人阅览室,它位于一楼的少儿阅览室旁,之所以设立在进门就能到达的地方,也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考虑。
随后,记者参观了这间阅览室。
如普通阅览室一般,各类盲文书籍被整齐叠放在三四个书架上,走近一看,书籍内容涵盖了哲学、心理学、政治、法律、教育、文学、医药卫生等;有声读物囊括文学精粹、相声、小品、评书等十多个类别。
工作人员介绍,室内现有各类盲文图书428种,725册,有声读物200种,3000盘,此外,还配有3台电脑,播放器和阅读扩视器等,这些盲文图书都是从中国盲文出版社统一购置所得,向来比较紧俏。
这批书籍预计将于下周
陈列在阅览室内
记者看到,盲文阅览室内有2名兼职工作人员,能随时为盲人读者提供服务,比如免费阅读、免费借书、免费指导上网等。
副馆长贺宇红介绍,董鲁达本次捐赠的67册图书,将在本周进行整理、分类和具体编目,同时也会对部分破旧的图书进行适当的修复,预计下周起就可以存放进盲文阅览室,供盲人朋友借阅了。
“盲文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和少儿阅览室一样,除了周一上午图书馆统一闭馆,每天的8:00—11:30、13:00—17:00,都将向公众开放,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热爱公益的朋友,能向董鲁达先生一样,把这样的精神食粮分享给大家。”贺宇红呼吁。
延伸阅读
图书馆每月都有盲人阅读活动
除此之外,记者采访得知,宁波市图书馆对于盲人阅读的公益活动早在几年前就落实了。
比如,在宁波市聋哑学校设立了图书流动点,里面放置的盲文书籍也是为聋哑学校专门购置,内容涵盖儿童故事、历史名著、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共计200余册,盲文流动图书馆的设立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又如,自2014年10月起,图书馆就推出了专门的阅读公益活动,在每月底的最后一周举行一期,跟宁波市残联和社会上的企业一起合作:由企业的志愿者负责来回接送盲人及困难群体,保障他们安全出行,随后在盲文阅览室“阅读”盲文书籍、在“天一讲堂”聆听名家讲座、在天一音乐馆接受音乐的熏陶……
截至目前,活动已经举办了20期,相继接待了来自江东、江北、海曙、北仑、镇海等县(市、区)的两三百名盲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