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新世相图书馆,一个不忌讳谈生意的读书服务

发布时间:2016-07-28 23:00:55    点击数:

 在这个人人都在谈内容创业的年代,继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马东的好好说话之后,张伟的新世相也把内容服务玩出了花。

  两个月前,新世相推出了“图书馆计划”的第1期。90分钟卖出3000份,开卖之前一宿没睡的新世相创始人张伟长舒了一口气。

  上周,新世相图书馆推出第3期,一个周末的时间,限量10000份售罄,营业额为129万。

  “仪式感与戏剧性是给人安全感的东西”

  在花了三年给读者推荐长阅读后,张伟希望给读者们一个理由,认真去看一本完整的书。但又不仅如此,他希望在阅读之外,也加入一些新世相一直擅长的因素:调动大家去做一件有情感联系的集体仪式。

  比如,参与者每个月收到的书是随机的——这些书目是经过新世相检验过的可以提供见识、陪伴、经验,或者一个好故事的书。参与者每读完一本书寄回给新世相,将会收到下一本“随机之书”,每月最多四本。

  比如,每本书寄出时都会附上新世相漂流包,参与者可以在其中的漂流纸上写下任何跟阅读这本书有关的故事,漂流纸随着这本书从上一个读者漂流到下一个读者手中,像一个彩蛋。

  再比如,从最新的第3期开始,新世相开放了一个用户专属的查找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每个参与者都会知道,在自己附近,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样是新世相图书馆读者;在全国,有多少人在跟自己读同一本书。参与者能完全知道自己拿到的书的漂流路线——上一个阅读它的人在哪座城市,之后这本书又去了哪条街道。

  最后,每个参与者只要在一个月内读完了四本书,就能收到全额退款。“我们不提倡免费,但鼓励大家付出真诚的阅读——这是对我们来说最好的东西。”新世相图书馆的介绍中这么写。

  除了读书服务,因为以上种种,新世相图书馆更像在策划一个“集体仪式”,或者一个大规模的游戏,跟新世相之前做的“凌晨四点的北京直播”和一度刷屏的“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的活动一脉相承。

  在《游戏化思维》这本书中,作者韦巴赫写道:“制作精良、设计巧妙的游戏建立在多年来对人类动机和人类心理的研究基础之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用户的内在动机,企业应该通过构建游戏化系统来具体地改变商业模式。”这句话在新世相的内容变现过程中似乎得到了印证。

  “仪式感与戏剧性是给人安全的东西。”张伟在《博客天下》的专访中这么说。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被奉为文艺教主,但他自称实用主义者

  一场23000人的漂流故事,每月一次

  游戏的参与人数上升很快,加上刚刚预售的第3期的10000份,新世相图书馆在两个月内共售出23000份。

  根据新世相公布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参与者中的女性比例达到了79%,41%是80后,53%是90后,职业分布多样,公务员竟占到了13%。46%的参与者在参与之前每月阅读的书不超过一本。更重要的是,79%的人将新世相图书馆推荐给朋友的意愿达8分之上,满分是10分。

  

  样本量为2002的新世相图书馆参与者调查问卷

  参与者们有的遇到了一本能参与自己人生的书,这些书或者安慰了某个中年人的丧父之痛,或者让一位创业失败的南方青年重振旗鼓,或者陪一位产后抑郁症的新妈妈渡过产后初期,又或者陪着一堆段子手夫妇去蜜月旅行,甚至什么都不干,一位读者在收到的漂流纸上写道:“我的办公室设在工地现场,每天很嘈杂。读着它让我想起童年的农村生活、土地和小鸟。”后台在这两个月内一共收到了11276条书评,最长的敲了3061个字。

  另外一些人,偶遇了一些精彩的人,通过漂流纸在人跟人之间发生连接,很多人在漂流纸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向读同一本书的下一个人发出微弱的信息。像一场流动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一场23000人参与的集体行动。新世相为此专门做了一张活动地图,新世相图书馆每出现一个新的参与者,参与者所在城市就会被点亮一次,截止到目前,这张地图已经有334个城市被点亮,购买人数越多的城市的点会越亮。

  

  新世相图书馆前三期的点亮地图

  这多少让人想到了那些跟“漂流”有关的小故事,从《解忧杂货店》到《李米的猜想》。甚至也包括一个在文艺青年里流传很广的故事:

  在60年前的欧洲,当时的读者们会把自己想要分享的书贴上标签放到公共场所,比如公园的长凳上,陌生人在它身边走过,或坐下来休息,总有人捧起它阅读。

  “公园里的那把长凳不再是简单的椅子,由它诞生了许多未知而令人期待的相遇。我希望新世相图书馆就是那把长凳。”张伟在新世相中写道。

  这些想象听上去都极其浪漫,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新世相商业野心的一部分起点。

  不读书是趋势,“想”读书是生意

  张伟说,“‘想’这件事会带来特别大的行动力,罗胖卖书,用的其实就是‘想’这个字。只要大家觉得‘我不读书怎么行’,你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你让他看到解决的可能性,他就会行动。”

  在新世相·图书馆的第1期,张伟说这“不是公益,也不是饥饿营销”,他是想帮助人们重拾阅读的快感。第2期,他说,“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商业计划”,他的雄心是让它变成中国最精良的、跟读书相关的产品。

  按照计划,如果全部读完四本书并寄回,129元将全部退还给用户。听起来像是一个公益活动,但张伟清醒的意识到这退回去的129元能买到的远多于金钱。

  “如果这是一次完整的销售项目,那么我们会核算它的毛利率和可扩展性。我虽然不说我们具体的预判,但它肯定不会赔钱。”

  读完退款其实是一个bonus(奖赏),这意味着,以后成熟之后会取消,用户很清楚自己买的就是一项阅读服务,并且心甘情愿为此付费。

  他还曾透露过新世相的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内容足够好,流量足够大,流量价值足够高,新世相图书馆计划的变现足够有效。这样,这个公司就有了立足之地。”

  “第二步就是把新世相这个品牌的其它价值依次开发,举例,故事的开发。新世相有特别好的故事开发基础,不管是读者本身的UGC能力(几乎是最强的),还是对优秀写作者的号召力。我们发现、推热的第一个故事已经开始电影化了。”

  “想”读书撩拨了千万读者的心,但张伟毫不忌讳的说这一直是一门生意。从世相到新世相,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需要并希望赢利的商人。

  除了这些,张伟最终是希望打造出一个围绕着新世相的社群。这些线下的活动不仅提供了长期的阅读方法,而且建立了读书者之间的互动。这个社群本身就会成为一门有着良好现金流的好生意,同时又可能基于此延伸出更多的服务和生意。既赚钱又增加品牌价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 责任。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排行榜

局史馆

师资力量 | 科学研究 | 教学管理 | 图书资料 | 学科导航 | 局史馆 |